网络黑公关,互联网的 “毒瘤”
作者:小编 | 发布时间:2025-09-03**前段时间,小米法务部发布通报,一起针对小米的有组织、有预谋的网络黑公关案件成功告破,多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这一消息瞬间在网络上掀起波澜,也让 “网络黑公关” 这个隐匿在互联网暗处的 “毒瘤”,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,引发大众关注。可能还有朋友不太了解,到底啥是网络黑公关呢?简单来说,网络黑公关就是一些公关公司或个人,受雇于某些企业或个人(金主),通过在网络上编造和传播负面信息、操纵舆论

**

前段时间,小米法务部发布通报,一起针对小米的有组织、有预谋的网络黑公关案件成功告破,多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这一消息瞬间在网络上掀起波澜,也让 “网络黑公关” 这个隐匿在互联网暗处的 “毒瘤”,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,引发大众关注。
可能还有朋友不太了解,到底啥是网络黑公关呢?简单来说,网络黑公关就是一些公关公司或个人,受雇于某些企业或个人(金主),通过在网络上编造和传播负面信息、操纵舆论等手段,来损害特定企业、公众人物或行业的形象和声誉。这些行为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冷箭,让人防不胜防。他们的操作模式十分隐蔽,金主在幕后发号施令,黑公关公司按照要求策划话题,制造热点,然后花钱雇佣网络水军、枪手,甚至收买部分媒体,让他们发布抹黑内容,炮制热搜,放大竞争对手的负面消息 ,以此来打击对手,谋取不法利益。
如今,网络黑公关的现象已经愈演愈烈,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。从互联网行业到传统制造业,从大型企业到新兴创业公司,不少都深受其害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比亚迪、理想汽车、蔚来汽车等品牌,都曾遭受过黑公关的恶意攻击。网上突然出现大量毫无根据的负面评价,要么说车辆质量有问题,要么质疑企业的发展前景,严重误导消费者,干扰企业的正常运营。在科技圈,华为、小米等企业在发布新品时,也常常会遭遇黑公关的 “围追堵截”,各种谣言漫天飞,试图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。
网络黑公关的危害是多方面的,往小了说,对于企业而言,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,可能因为一篇黑稿、一轮恶意舆论攻击就毁于一旦,多年积累的口碑崩塌,消费者信任度下降,进而导致产品销量下滑,企业营收减少。而且企业为了应对黑公关,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严重分散了企业专注于产品研发和业务发展的精力。从市场角度来看,黑公关的存在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让那些真正用心做产品、搞创新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,反而让一些靠不正当手段竞争的企业有机可乘,长此以往,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都会受到抑制。往大了说,这些虚假信息和恶意舆论还会扰乱社会秩序,让公众对企业和市场失去信任,影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。
整治行动,全面打响
面对网络黑公关日益猖獗的态势,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亮剑,一场大规模的整治行动全面打响。从国家层面来看,网信办等部门积极发挥主导作用,多次将整治网络黑公关纳入 “清朗” 系列专项行动。这些行动就像是一场场凌厉的风暴,席卷整个网络空间,对黑公关行为形成了强大的威慑。
2025 年 5 月 22 日,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,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 2 个月的 “清朗・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— 整治涉企网络‘黑嘴’” 专项行动 ,将组织、操纵 “网络水军”“黑公关”,联动发布涉企负面信息,恶意攻击企业或企业家等行为列为重点整治对象。早在 2021 年 12 月,中央网信办就开展过 “清朗・打击流量造假、黑公关、网络水军” 专项行动,重点打击以在网上发布负面信息为由,对他人进行敲诈勒索,牟取不当利益的行为,以及商家编造竞争对手负面信息或误导性信息,有组织地炒作发布、助推上升热度,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。
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,根据本地实际情况,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。上海、北京、广东等地的网信部门联合公安、市场监管等多部门,开展联合执法行动,对辖区内的网络黑公关行为进行地毯式排查。一旦发现线索,迅速展开调查,深挖背后的利益链条,绝不姑息任何违法违规行为。 这些整治行动范围广泛,涵盖了各大网络平台,包括社交媒体、新闻资讯平台、电商平台、短视频平台等,只要是黑公关可能出没的地方,都是整治的重点区域。其主要目标十分明确,就是要全面遏制网络黑公关的猖獗势头,依法严惩相关违法犯罪行为,净化网络空间,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健康的网络生态 。
整治成果,显著呈现
(一)法律的严惩
在这场整治行动中,法律的威严得到了充分彰显。许多网络黑公关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被依法追究,一个个典型案例成为了有力的警示。小米黑公关案便是其中的代表,自 2024 年 12 月起,直至小米汽车相关的系列热点事件,一个犯罪团伙利用文案自动生成软件捏造关于小米的虚假信息,操纵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,恶意造谣、散播不实言论,采用煽动网络对立情绪、踩一捧一等方式进行恶意炒作,严重诋毁小米公司 。好在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,5 月 15 日,小米从司法机关处获悉,此案件成功告破,多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,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。
比亚迪也在与黑公关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。自媒体 “龙猪 - 集车” 及其相关账号长期发布大量有关比亚迪的不实及侮辱诋毁信息,严重损害了比亚迪的品牌声誉。比亚迪果断拿起法律武器维权,一审判决认定其构成侵权,判令被告赔礼道歉、删除侵权言论,并赔偿比亚迪经济损失等共计 201.87 万元,二审维持原判。近期,经法院强制执行,判赔金额已执行到账,同时自媒体 “龙猪 - 集车” 及相关账号的实控人向比亚迪予以书面致歉 。
这些案例充分表明,法律绝不是摆设,任何妄图通过网络黑公关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、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,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。这不仅为受害企业讨回了公道,也对其他潜在的黑公关行为形成了强大的威慑,让那些不法分子不敢轻易以身试法 。
(二)平台的治理
各大网络平台也积极响应整治行动,纷纷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,加强对平台内容的管理和对违规行为的打击。在内容审核方面,平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技术资源,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和人工审核团队相结合的方式,对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和审核。一旦发现涉黑公关的负面信息、虚假谣言等违法违规内容,立即进行删除处理,并对发布者进行警告、限制账号功能甚至封禁账号等处罚。
微博平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专项行动要求,对持续抹黑诋毁攻击企业、发布涉企业负面不实信息、恶意营销炒作的 @我是大彬同学、@赛车星冰乐 、@石头搞机、@DSP-Charles 等 17 个违规用户视程度予以 7 天至 1 个月的阶段性禁言处置。小红书、哔哩哔哩、东方财富网等属地网站平台截至 6 月底已拦截清理涉企侵权信息 12.8 万余条,处置违法违规账号 1952 个 。
平台还加强了对账号的管理,建立了更加严格的账号注册和认证机制,提高账号注册门槛,要求用户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,从源头上减少虚假账号、水军账号的产生。同时,对平台上的大 V 账号、自媒体账号等进行重点关注和监管,一旦发现其存在参与黑公关、发布不实信息等违规行为,立即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,绝不姑息纵容 。通过这些举措,网络平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,黑公关行为在平台上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 。
尚存挑战,不可忽视
尽管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,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网络黑公关并未被彻底根除,在整治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。
随着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,网络黑公关的手段愈发隐蔽,呈现出隐匿化、伪装化的新趋势。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明目张胆地发布抹黑信息,而是采用更加隐晦的方式来误导舆论。比如,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玩隐晦文字游戏,不直接点明攻击对象,而是通过暗示、隐喻等手段,让网友自行猜测,然后在评论区安插 “内应”,引导舆论走向 。还有一些黑公关会利用 AI 技术批量生成看似真实的虚假信息,这些信息无论是从语言表达还是逻辑结构上,都与真实内容相差无几,很难被辨别出来,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。
从技术层面来看,精准识别和打击网络黑公关存在诸多难题。网络上的信息浩如烟海,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快速、准确地筛选出涉黑公关的内容,是监管部门面临的一大挑战。虽然现在有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,如人工智能算法、大数据分析等,但这些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黑公关们会不断调整策略,躲避技术监测,使得现有的技术手段难以完全应对。此外,不同网络平台的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各不相同,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也面临着重重困难,影响了监管的效率和效果 。
在监管过程中,部门协作问题也较为突出。网络黑公关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,需要网信、公安、市场监管、司法等多部门协同作战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不同地区、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存在障碍,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,导致在处理黑公关案件时,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、执法标准不一致等问题,无法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 。
未来展望,持续发力
网络黑公关的整治之路任重而道远,未来,我们仍需持续发力,多方协同,才能彻底铲除这颗 “毒瘤” 。
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,针对网络黑公关行为的新特点、新趋势,及时修订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网络黑公关行为的认定标准、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,让执法部门在打击黑公关时有法可依、有章可循。同时,要加大执法力度,对网络黑公关案件进行深入调查,依法严惩幕后黑手、黑公关公司、网络水军等相关责任主体,绝不姑息迁就 。
企业自身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,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和危机公关机制,实时关注网络舆情动态,及时发现和处理涉企负面信息 。一旦遭遇黑公关攻击,要保持冷静,果断采取措施,通过发布声明、提供证据等方式进行辟谣澄清,同时积极寻求法律帮助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。
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,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,进一步优化内容审核机制,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,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先进技术,提高对黑公关信息的识别和拦截能力 。加强对平台用户的管理,建立用户信用评价体系,对信用不良的用户进行限制和惩戒,营造风清气正的平台环境 。
广大网民是网络空间的参与者和建设者,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辨别能力,增强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,做到不造谣、不信谣、不传谣 。在面对网络信息时,要保持理性和客观,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,积极参与网络监督,发现网络黑公关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,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和有序 。
整治网络黑公关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平台和网民的共同努力。只有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,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,才能彻底净化网络空间,营造一个健康、有序、公平的网络环境和市场环境,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!